第三季度,银行理财一扫此前两个季度的低迷,创出今年以来单季最大规模增量——2.15万亿。三季度环比增幅为8.33%,远远高于今年一二季度的-3.21%、3.08%。
经此大增,今年的银行理财终于在9月末这个时点,存续规模首超去年末水平(25.86万亿),达到了27.95万亿元。
而这27.95万亿的银行理财中,净值化比例超86%。也就是说,仍有约3.9万亿的老产品(预期收益型产品)待整改,而它们还都留在各家行手里,其中不乏最难处置的“硬骨头”资产。
有城商行理财公司的总经理直言,“最后一公里往往是我们最痛苦的时候。”事实上这代表着诸多银行理财人士心声。尤其是现在这最后的一公里,还伴随着理财资产估值切换为市值法后带来的“真”净值化管理挑战。
母子交接提速,规模单季大增
据工银理财宣布,截至11月2日,其自主发行并管理的理财产品规模突破2万亿大关。而就在今年6 月末,工银理财产品余额还只有1.249万亿元,且同期中报罕见地没有公布工行集团口径理财余额,“规模第一大”交椅被招行取代。
也就是说,萎靡的上半年过去,进入三季度后工银理财加快自主发行和承接总行产品,规模增长了7500多亿元。另据券商中国记者获知,另一家马上要进入两万亿俱乐部的是建信理财,其自8月上旬规模突破1.5万亿后,用时两个半月规模增加约5000亿元。
在官方数据公布前,券商中国记者就已经报道过进入八月,多家银行向子公司加快导入产品。仅不完全统计,建信理财、农银理财在8月完成了1.5万亿级规模突破,而交银理财、光大理财则步入万亿级俱乐部。
母子交接提速加上自身发行争气,事实上银行理财整个行业的管理规模,都在三季度有了不小幅度的爬升。截至9月末,21家已开业的理财公司(批筹29家)管理产品存续规模达13.69万亿元,较年中整整增长了36.75%。虽然理财公司已经力压各类银行机构,成为理财市场的绝对主体,但随着其他筹建中的理财公司开业,以及总行在过渡期前完成对符合新规的产品的移交,理财公司的市场份额将不止9月末的48.97%。
规模增长值得关注,银行理财运作模式显现出来的最新特点更值得关注。将银行理财三季报与半年报连起来看,我们可以清晰感知银行理财在新发期限和资产投向的最新变化:
9月份,新发封闭式产品加权平均期限为357天,比6月份的封闭式产品加权平均期限281天整整增加了76天,环比增幅27.05%。封闭产品期限的大幅拉长意味着什么?意味着可以更好地管理资产组合的久期、更好地承接不具备活跃交易的资产,更好地支持期限较长的科技创新、绿色产业与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。
资产投向方面,三季度银行理财投资非标债权和权益类资产的余额都有所降低。非标债权资产的余额从6月末的3.75万亿减少至3.16万亿,权益类资产余额由同期的1.17万亿减少至1.1万亿。
资产处置进入攻坚期
自新规下发后,银行理财就在尽可能地拉长负债端久期,缩短资产端久期,将两者之间的差距缩短。现在过渡期仅剩不足两月,记者采访几名业界人士,他们普遍估计年底前绝大部分银行可完成整改。对于少量难处置资产,可按照“一行一策”的原则申请个案专项处置。
但这“少量难处置资产”,究竟是久期过长的产业基金、部分缺乏流动性的永续债,还是小部分问题资产等,各家似乎都讳莫如深,谁也不愿意亮底牌给市场看。
杭银理财总经理王晓莉在2021年中国区银行业年会结合杭银理财经验直言:“最后一公里往往是我们最痛苦的时候。”据其透露:杭银理财目前产品存续规模为2900亿,净值化比例高达96.7%。数十亿的资产处置起来需要母行、当地监管和外部投资者三者在紧迫的时间内达成一致。
王晓莉的话代表了很多从业人士的心声。一名华南股份行理财子公司人士告诉记者:今年该行一些老资产通过回表的方式处置了,而且幸运的是今年有一波债牛行情,他们借机卖出了部分资产。“剩下的都是最难啃的‘硬骨头’,全部放市场上抛售的话,市场上有能力接的机构并不多。主要是看险资,但是险资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,它不一定会全盘接。就算你真的能卖掉,全部也要大幅折价,实际上这是某种意义的做空。”
另外一名华东股份行理财子公司人士告诉券商中国记者,他们尤其关注永续债的处置。一是财政部要求永续债按照权益来记账,但此前银行基本当成债在投资;二是久期太长,市值法后管理难度陡增;三是如果市场接盘意愿不强,可能会影响后续银行发永续债补充资本。
稳住回撤,做好消保
一场浩大的理财存量资产估值整改(从成本法转成市值法),刚刚在十月末落下帷幕。一大批理财产品在估值切换当日释放此前基于债牛累积的浮盈,使得其净值呈现不同幅度跳升,顺势推高其成立以来年化收益。
据记者从多家理财公司处了解,大行理财子公司全部都按监管要求完成了估值整改。但面对同样的问题,抖客网,有一些股份行理财公司则并未给出“全部完成”的肯定答案。同时有传闻小范围流传:有小部分股份行在寻求监管许可,允许其部分资产估值整改延期到年底。
传闻很难得到证实。但现在可以确定的是,大部分银行理财都已在监管规定时间内完成了估值整改。资产浮盈的短时释放,意味着很多理财产品的收益会在近期短期“虚高”。冲着较高的“成立以来年化”而入场的投资人,或许很快会发现产品年化收益率高位回落。
现在已经有大行理财公司内部人士,从消保层面对这个潜在情况进行了极其有责任感的思考。“我们作为从业者,需要给到投资者足够的风险提示和用户陪伴。要提醒他们不要看到非常高的‘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’,就冲进场买买买。当期收益释放完,往后的收益就很难很高了。银行理财的净值表现真的会波动加剧,而且真的已经不是刚兑了。市场有风险,投资需谨慎”,该人士呼吁。
从债市基本面上,广发证券固收团队称信用债市场刚刚经历了理财净值化转型冲击,现在债市在得到估值修复,冲击正在消退。
该团队给出了详实的数据分析:由于银行资本债是摊余成本法理财的底层资产,所以其成为首当其冲受冲击的品种。9月利差大幅度上行,待10月估值切换结束后利差才有所收窄。截至10月29日,三年期AAA-及三年期AA+银行资本债利差较9月底则分别压缩18bp、17bp,五年期AAA-和五年期AA+银行资本债利差收窄幅度在10bp以内。此外,私募城投债的估值亦有所恢复:9月私募城投债平均估值水平较8月上行22bp;10月,私募城投债平均估值较上月下行10bp。
广发证券固收团队称理财“真净值”短期冲击虽已告一段落,但长期来看,长久期、低等级信用债配置需求将降低。
原标题:【单季新增2.15万亿!银行理财冲刺过渡期 “最后一公里”直面“硬骨头”资产】 内容摘要:第三季度, 银行 理财 一扫此前两个季度的低迷,创出今年以来单季最大规模增量——2.15万亿。三季度环比增幅为8.33%,远远高于今年一二季度的-3.21%、3.08%。 经此大增,今年的 银行 理财终 ... 文章网址:https://www.doukela.com/jc/41687.html; 免责声明:抖客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。文章内容仅供参考,不构成投资建议。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,请与我们取得联系,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。 |